一、合理用藥是指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優先使用基本藥物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藥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合理用藥包括安全、有效、經濟三個方面。用藥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義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療風險,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其次是有效,這是合理用藥的關鍵。藥物的有效性表現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緩疾病進程、緩解臨床癥狀、預防疾病發生、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等。第三是經濟,經濟是指以盡可能低的醫療費用達到盡可能大的治療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經濟支出,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價格越低的藥品越經濟。
基本藥物是指由國家制定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是從我國目前臨床應用的各類藥物中遴選出的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優先使用基本藥物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措施。
二、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
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藥物,例如普通感冒;服藥時應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的不同成分之間有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所以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則。
不同的給藥方式各有優缺點。輸液的優點在于見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療;缺點在于將藥物直接輸入血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給藥途徑,嚴重者可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藥物吸收比輸液慢,比口服快,缺點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損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經濟的給藥方法;缺點在于起效相對較慢,有些藥品還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等癥狀。選擇給藥途徑時應遵循國際公認的原則,即根據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或輸液。
三、購買藥品要到合法的醫療機構和藥店,注意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購買。
購買藥品要到合法的醫療機構和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藥店。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目前,大部分藥品都屬于處方藥,如所有的注射劑、抗菌藥物、毒麻藥品等。
非處方藥是指不需要憑執業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根據其安全性又分為甲類和乙類兩種。甲類非處方藥包裝盒上“OTC”標志的底色為紅色,只能在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并配有執業藥師或藥師以上藥學專業人員的社會藥店、醫療機構藥房購買。乙類非處方藥包裝盒上“OTC”標志的底色為綠色,除社會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外,還可以在經過批準的普通商業企業零售。
四、閱讀藥品說明書是正確用藥的前提,特別要注意藥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和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等事項。如有疑問要及時咨詢藥師或醫生。
藥品說明書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核準,指導醫生和患者選擇、使用藥品的重要參考,也是保障用藥安全的重要依據,是具有醫學和法律意義的文書。藥品說明書主要包括警示語、藥品名稱、適應證、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和保存條件等,這些與患者用藥有關的內容,在用藥前都應該認真閱讀。否則,就會給安全用藥帶來隱患。對其中不明白的內容應該及時咨詢藥師或醫師。
五、處方藥要嚴格遵醫囑,切勿擅自使用。特別是抗菌藥物和激素類藥物,不能自行調整用量或停用。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滅細菌或抑制細菌生長作用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如大環內酯類、青霉素類、四環素類、頭孢菌素類等)以及化學合成的抗菌藥物(如磺胺類、咪唑類、喹諾酮類等)。
使用抗菌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按醫囑用藥。必須按時、按量使用;激素類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如使用不當,有可能導致多種不良反應。長期用藥的患者要嚴格遵醫囑控制用藥劑量,并在門診定期復診。當病情穩定后,在醫生的指導下有計劃地調整劑量,有些病人可改用其他藥物和治療方法。
六、任何藥物都有不良反應,非處方藥長期、大量使用也會導致不良后果。用藥過程中如有不適要及時咨詢醫生或藥師。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藥品不良反應既不是藥品質量問題,也不屬于醫療事故。
非處方藥雖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低,但長期、大量使用也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所以,非處方藥也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規定使用,并需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一旦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不適癥狀,都要引起高度重視,應立即停藥并及時咨詢醫生或藥師。
七、藥品存放要科學、妥善,防止因存放不當導致藥物變質或失效;謹防兒童及精神異常者接觸,一旦誤服、誤用,及時攜帶藥品及包裝就醫。
藥品保管不當會導致變質失效,甚至增加毒性,故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的要求妥善存放。一般應注意:空氣中易變質的藥品應裝在干燥密閉容器中保存;易氧化的藥品應密閉在棕色玻璃瓶中置陰涼避光處;易吸潮的藥品應裝在密封容器中儲于干燥處;易風化的藥品應裝在封口的容器內置陰涼處;外用藥與內服藥應分開儲存。
家中的藥品要防止兒童及精神異常者接觸,以免發生誤服中毒事故。一旦發生誤服或過量服用藥物,突然出現不同尋常的癥狀,都應攜帶藥品及包裝第一時間就醫。
八、孕期及哺乳期婦女用藥要注意禁忌;兒童、老人和有肝臟、腎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藥應謹慎,用藥后要注意觀察:從事駕駛、高空作業等特殊職業者要注意藥物對工作的影響。
妊娠期的婦女服用有些藥物后不但對自己有影響,而且還可透過胎盤影響胎兒。原則上,孕婦在整個妊娠期間應當盡量少用或不用藥物為好。有些在孕前或孕期罹患的疾病(如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如擅自停止治療,會對母嬰造成嚴重危害。哺乳期婦女用藥后,某些藥物可以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因此,在用藥前一定要征求醫生或藥師的建議。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機體尚未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耐受性和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兒童用藥的選擇從品種、劑型和劑量都需考慮不同年齡段人體發育的特點,不能隨意參照成人用藥。
老年人在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時和家人溝通,讓家人了解自己的用藥情況,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肝臟和腎臟是藥物代謝和排泄的重要器官。有肝、腎疾病的患者就醫時要主動告知醫師,用藥前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向醫師、藥師咨詢,避免或減少使用對肝臟和腎臟有毒性的藥物,適當減少用藥劑量,用藥期間注意觀察,發現問題應及時停藥并咨詢醫師或藥師。
在從事駕駛、操縱機器和高空作業前避免使用抗感冒藥、抗過敏藥和鎮靜催眠藥等藥物。因服用這類藥物后易出現嗜睡、眩暈、反應遲鈍、注意力分散等癥狀,嚴重影響工作,危害人身安全。從事上述工作的人員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
九、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國家免費提供一類疫苗。
疫苗一般是指為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用于人體預防接種的生物制品。相對于患病后的治療和護理,接種疫苗所花費的錢是很少的。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公眾購買時,應檢查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
(中國醫藥報,2013.12.13)